学校广泛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热潮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亲切关怀、殷切期望。4月29日,校党委书记史永安主持召开党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学校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提出三点要求。
史永安指出,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以上率下吃透精神,指导学校发展、引领学校发展,以实际行动推进学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二要把握工作方向、明晰着力重点,不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确保讲话精神在青年大学生中落实落细。三要全面准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持续推进思政理论课改革,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做一个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视野上有广度、内容上有热度、融入上有力度、实践上有强度、情怀上有温度的合格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以来,全校上下通过专题学习、集体研讨、主题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学习交流,讲话精神热议掀起高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王伟英: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真正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学校南浔校区的启用后,将为我们今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提供条件。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扎根中国大地,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管学院党委书记 宋林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对照“高质量、有特色”学校建设发展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着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水利精神、实践能力”的有志青年,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夯实人才根基、汇聚智慧力量。
后勤党总支书记 葛晓梅:作为一名后勤管理者,我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像学者一样去研究后勤服务育人工作,要以大学精神去思考服务育人举措,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刻体现在后勤的工作导向中,落实在服务的具体行动中,努力把后勤建成学生勤俭教育基地、生活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以科学的后勤管理和丰富的育人平台构筑独具特色的后勤服务育人思政格局。
校团委书记 汪一丁: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学校各级团学组织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的殷殷嘱托,着眼提升共青团服务大局工作的精准度和贡献度,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改革攻坚、全面从严治团,团结引领水院团员和青年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汇聚青春力量与智慧,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 陈静:蒙以养正,圣功也。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当好学生“拔节孕穗期”的守护者,研究广大青年学子的成长规律,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坚持不忘初心、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红色文化不断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校团委委员、预科班团支部书记 木台力甫·木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广大青年指引了人生的航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始终牢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使命,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积极投身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激励引导水院“石榴籽”们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测市学院青年教师 阮晓光:“经师易遇,人师难得。”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始终秉承红色基因,争做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一方面,立足涉海科考,服务国土安全,敢于攻坚克难做创新的研究,扎根中国大地做国家人民需要的研究。另一方面,言传身教,冲锋在前,引导大学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机械学院青年教师 史立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个别老师感觉与学生交流起来有代沟,互不理解,互相否定。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作为老师我们要先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定位,多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能够在老师面前打开心扉,知己知彼方能立德树人。
国教学院公外教研室主任 王催春: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备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老教师,更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守好三尺讲台,牢记三十多年来学校的培养,坚定责任担当,强化自我革命,做到课程育人,践行育人使命。今年9月学校南浔校区将投入使用,我们要立足新征程,担起新使命,干出新作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工作作风和效能,做好教师团队的传帮带,为培养“高质量、有特色”的学生而努力奋斗。
校团委委员、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 郑乐: 习近平总书记今天在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中勉励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作为一名一线思政工作者,我认为要点灯引路扬风帆,争做青年思想的“引路人”;要春风化雨润心田,争做青年成长的“同路人”,要术精业恒育英才,争做青年前行的“开路人”。通过正向教育引导、正面舆论宣传、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养成、相关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青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行动,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助推共同富裕。
校团委委员、水环学院辅导员 沈伟坚:作为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对学校“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的殷切期望。我要勇挑立德树人重担,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报国使命感、行业自豪感、基层责任感和文化归属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水利精神、“上手快、后劲足”的行业翘楚和水利精英,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国教学院学生会主席 张淅川: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即使疫情当前,一大批青年志愿者主动报名,守护自己的城市,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的魂与神,凝聚着新时代青年的力与心。作为富有朝气、富有梦想的青年一代,我们更要勇于担当,坚定信念,坚持信心,不负韶华,让青春的心跳与祖国同频共振,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团员 郑泽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要求我们不但要扎实学习各类学科知识,而且应胸怀信仰担当,传承红色基因,锤炼自己的政治品格。我们应跟随教师脚步,在课程上悟思政,在生活中用思政。作为浙江水院的学子,我们应汲取融于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做到学好思政知识,学活思政知识,用思政知识指导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做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建工学院学生党员 丰伟名: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谆谆嘱托,这也是对我们学生党员的要求和鞭策,未来定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带领学生党员一起,听党话、跟党走,踏实肯干,奋发有为,发挥土木工程专业优势,未来把论文写在真正的建筑工程上,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