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我校师生积极观看并热议“红色文物青年说”系列微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宣部《党建》杂志社、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出品“红色文物青年说”微课程,并于6日在北京举办“红色文物青年说”启动仪式,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在线观看启动仪式直播并深入学习百集“微党课”。师生参与人数累计2000余人。以文物为载体,从青年人的视角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学习百年党史,水院师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感悟颇深。
电气学院徐祎楠:百件文物有着百个故事,更象征着无数先烈付出的汗水与血,正因为有红色精神的引领,我们才能茁壮地成长。百所高校学生为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轮番上台,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去感激先烈,当发愤图强,认真学习,力争做祖国栋梁,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延续红色基因。
信息学院戚莞爽:通过这次对红色文物青年说的直播观看,我不仅了解到不同红色文物的故事,更加学习到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于红色文化传承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例如这次节目中那盏温暖人心的马灯,钟招子点起的不仅仅是马灯,更是一个母亲对于当兵的儿子们平安回家的期盼。这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的故事,这更是当时内忧外患环境下许多家庭的现状,代表了无私的大爱与关怀。从这次启动仪式中,我收获了不少知识,明白了不少道理,受益匪浅。
测市学院吴骁:通过观看直播,我深刻感受到了先辈们在血与火的艰难岁月里铸就的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传承百年大党的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一个个红色文物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所承载的历史,让我们动容让我们歌颂。其所包含的红色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发挥着先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传承红色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行动起来,通过积极宣传,大力弘扬,从而潜移默化成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与灵魂。有了红色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走向复兴之路、繁荣之路,更加坚强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机械学院叶子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晓彤介绍的文物故事“映照初心的笔记本”。这本珍藏于沈飞航空博览园的学习笔记,记录了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罗阳,不断修身克己、誓为祖国航空事业奉献终生的心路历程。罗阳同志的一生是航空报国的一生,他将自己30多年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用行动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当向前辈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去为祖国贡献力量。
经管学院王丽美:革命文物融聚党和人民的奋斗精神,记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历程,承载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多年的艰苦奋斗。红色文物,青年诉说,通过青年人的角度对红色文物进行故事化讲述,详细解析红色文物背后的人和故事,并用短视频的方式传播红色正能量,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与创造性发展,使文物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载体。看完这场直播,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中国青年的一员,我们要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